市民建: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5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业务特长和资源优势,以全市521个脱贫村及脱贫群众和“一困一残”“一老一小”为帮扶对象,加强动员引导,健全体制机制,搭建平台载体,提供支持帮助,特别是2022年以来,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助力补齐乡村民生短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乡村生态保护、助力乡村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以其责任担当树立新时代社会组织新形象。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踊跃参与、主动作为,聚焦发展产业、扶贫济困、救孤助残、支教助学、关爱儿童、困难救助、志愿公益等方面,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对接、创新方式、优化服务,精准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活动,截止2023年底,全市累计有537个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769场次,投入款物服务折合6601万元,受益群众23.5万人。
《提案》中给出的建议非常中肯,非常切合实际,也有极强的操作性、指导性。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学习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责任意识,明确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找准社会组织的定位,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逐步扩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范围,持续深入开展“五大行动”,促使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灵便度高、专业化强、信息资源广、贴近群众等优势,打开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绿色通道,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管理新格局,助力打造环境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党建强,具有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中凸显社会组织积极力量。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责任感使命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四个服务”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引导社会组织牢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发挥其重要补充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性,解决社会组织认识不清,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一是抓覆盖、打基础。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要求,扎实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四强”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采取单独、联合、依托、挂靠成立党组织,组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方式,逐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切实把准把牢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目前,全市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850个,覆盖1065个,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二是抓制度、强保障。加强与社会组织登记审批部门的沟通互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审”“管”联动机制和制度,解决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两张皮”问题;修订完善《宝鸡市社会组织评估细则》,突出党建工作地位,形成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鲜明导向。三是抓培训、建队伍。以市级示范培训和县区全员培训为抓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为重点,抓住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和党员等“关键少数”,加大从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切实把社会组织会员和广大从业人员凝聚起来。目前,我市创新开展“定制式党课”191期,为2100余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上万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个性化”指导和服务,近年来共发展社会组织党员58名。四是抓典型、提质量。持续举办党建指导、规范管理、项目策划、案例分享、财税管理、发展交流等各类主题培训,强化21个市、县(区)、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的孵化、培育和服务功能,定期激励点评、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推荐表彰、树立典型,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全市有14名社会组织负责人成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培育“全国先进社会组织”1个,3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151个,四星级以上党组织97个,党建工作典型10个,“领头雁”社会组织10个,乡村振兴公益品牌4个,评选典型案例30个。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方协作配合,进一步凝聚支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一是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坚持市社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作用,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每年的全市社会组织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确保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调度有力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每年至少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一次社会组织工作,展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市委领导的批示、指示、点评和要求,又将成为我们推动工作的“尚方宝剑”。坚持将社会组织工作纳入市委党校主体培训课程,邀请省市相关领导授课,让市、县、镇三级党政领导干部了解、重视、支持、使用社会组织,营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二是发挥各级社会组织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各县区和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各自职责,做好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多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充实完善项目,及时发布需求,实现社会组织帮扶精准对接。加强与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开展专项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会潜力、提供有效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比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挥异地商会业务主管单位的优势,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动员22个市级异地商会,持续开展“商会民企进县区”招商推介活动,共签约项目87个,撬动投资11.8亿元。坚持市县联动,共成立3个市级帮带队和14个服务团(市级1个+县区级13个),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开展帮扶活动。三是争取落实资金项目,强化鼓励支持。推广使用陕西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督促各社会组织经常关注平台,认领帮扶对象,开展帮扶活动,提高帮扶精准性、实效性。积极开展苏陕协作,主动联系对口帮扶的徐州市民政局和5个县区及其社会组织,共对接帮扶项目10个、争取资金424万元,建立了协作项目库,策划征集储备项目协作40个。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
三、全面服务保障,鼓足参与动力,增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后劲。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专业性和志愿性特质,决定了他们能够很好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及时补位和助力作用相当显著。一是继续在广泛动员上下功夫。坚持每年围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做出考虑和安排,指明方向和路径。坚持与监督管理相结合,主动参加社会组织成立、换届、年会等活动,明确“帮扶不分多少,一针一线也欢迎”,“出一个主意也算贡献”,“牵个线搭个桥也是出力”的帮扶原则,打消社会组织顾虑,全面调动社会组织人、财、物、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继续在创新帮扶载体上下功夫。将社会组织帮扶与其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监督管理相结合,与党史学习、党纪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相结合,依托“党建引领聚合力 公益服务践初心”献礼建党百年活动、去冬今春“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等载体,积极动员引导全市社会组织从党史宣讲、产业提质、技术培训、健康教育、义诊体检、助残助学等10个方面开展公益帮扶,做到社会组织帮扶点对点、面对面、见实效、有长效。三是继续在考核激励评价上下功夫。采取协商指导、专项督查、通报点评等多种方式,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帮扶进展情况。参照社会组织评估的办法,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帮扶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评星晋级、争创双强”、“两优一先”评选,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的重要指标和衡量依据,激励更多社会组织,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深入乡村一线去服务、去奉献。注重典型培育,及时总结提炼帮扶好做法,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梳理一批典型案例,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长期性、针对性宣传,激励表彰工作成效显著的社会组织集体和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形成示范效应。加强综合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有效防范社会组织非法活动,营造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比如,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立原材料基地和网上商城,打造产业园区,规范擀面皮质量标准,产品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突破55亿元,带动就业4.5万人,受益群众25万人,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原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多年投入1100多万元,实施的“双千工程”成为残障人士的福音。
感谢您对我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宝鸡市民政局
2024年9月3日
(联系人:李文飞,电话:3262637)
版权所有:宝鸡市民政局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一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144 传真:0917-3260146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68